陪孩子面对毕业的感伤情绪

摘 要

  对于毕业与离别,每个孩子的感受大不同, 有人哭到泪眼汪汪,也有人无动于衷, 过与不及,都需要爸爸、妈妈引导他们适当的表达情绪。 “毕业”对于孩子来说,有点懵懵懂懂的,

对于毕业与离别,每个孩子的感受大不同, 有人哭到泪眼汪汪,也有人无动于衷, 过与不及,都需要爸爸、妈妈引导他们适当的表达情绪。

“毕业”对于孩子来说,有点懵懵懂懂的,特别是第一次要参加幼儿园哥哥、姐姐的毕业典礼的孩子,还不懂得珍重再见的感受。情绪,会因为欲望、信念、经验不同而有所不同,因此同一件事情,给每个人的感受并不一样,不像考试有标准答案。

对于毕业与离别的感受,通常与个人的经验有关。家里有哥哥或姐姐的孩子,往往会显得比较成熟,较懂得离情依依的氛围,因为对他们来说,这可能不是第一次碰到的经验。此外,有过离别经验的孩子,例如:爸爸经常要出差,每隔几个月就会消失一小段时间,他们因为有过“思念”与“等待”的感受,也较能体会离别时的感伤。

相反的,对于毕业还搞不清状况的孩子,绝大多数是因为缺乏经验,爸爸、妈妈不需要特别担心。但有少部分孩子是因为情境察觉不成熟或比较自我中心,爸妈可能需要注意以下。前者是不能分辨当下的情境和氛围,往往需要旁人提醒,例如:“大家都安静了,你也要安静,不要再说话了。”;后者是凡事只想到自己,无法察觉别人的感受,平常可以多和孩子玩观察游戏,引导他去猜想别人正在想什么。

引导孩子正向看待“毕业”

回到我们的主题,对于离别过度感伤的孩子,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正向看待“毕业”这件事,可以使用三个小技巧:

1、去小学看一看

让孩子知道,幼儿园的哥哥、姐姐毕业以后,会去小学就读。除了口头告知,也可以带孩子去小学的校园走一走,让他知道以后虽然看不到哥哥、姐姐,但他们并不是凭空消失,而是到小学去读书、学习。

2、增加正向经验

让孩子知道,虽然哥哥、姐姐们离开了幼儿园,但以后大家仍然有机会再碰面。基本上,小学和幼儿园可能相距不远,在路上自然会有碰面的机会,所以不用太难过。然而,如果孩子是越区就读幼儿园,爸爸、妈妈可能就需要额外“安排”,让孩子们可以有碰面的机会,通常只要一、两次的巧遇,孩子就会渐渐释怀,而不再难过了。

3、爸妈不能食言

对于“分离”特别敏感的孩子,在离别时往往会显得较忧伤,对于说“再见”也显得较有困难。这些孩子对于不确定的事情,往往会不停反复询问,其实不是孩子爱找麻烦,而是他们担心“失去”。因此,爸爸、妈妈承诺孩子的事情,一定要记得“说到做到”。比如 :接送孩子务必要准时,也是给予孩子安慰的一种方式。

“毕业”代表长大了,要开始另一阶段的学习,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。不妨告诉孩子,等到明年(或后年)自己上了小学,就可以再和哥哥、姐姐们见面。用长大的喜悦来替代离别的感伤,可以让孩子更期待快点长大喔!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